衡橡脊梁

Key Staff

13

2019-10

衡水合作化道路的先驅(圖)

圖片名稱

發布時間:

2019-10-13

張連生簡曆:1926生人,1996年去世。衡水縣魏莊鄉張家莊村(今桃城區河沿鎮張家莊村)人,衡水連興車鋪掌櫃,衡水縣馬車修配社創建者、馬車修配社主任兼理事會主任,衡水機械一廠(今鋼廠)生産科生産辦公室主任,衡水縣工商聯合會首屆委員。     1941年,年僅15歲的張連生告别家鄉——衡水縣魏莊鄉張家莊村(今桃城區河沿鎮張家莊村),遠赴天津做工兼學

10

2012-08

文革中的實幹企業家——石振聲(圖)

圖片名稱

發布時間:

2012-08-10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造反有理”、“文攻武衛針鋒相對”……。四十年多前(1966~1976),那場席卷中國大地的政治運動被稱為“文化大革命”。當今年輕一點兒的青年員工,可能對它已沒什麼印象。但從以上這幾句“文革”口号,您一定也能品出點兒激烈的鬥争味兒。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十年文革”給全國人民帶來的災難超越了任何一場戰争,

10

2012-08

★ 老骥伏枥 “支”在千裡——支智斌的“衡橡人生”路

圖片名稱

發布時間:

2012-08-10

今年3月2日,在桃城區橡膠産業發展大會上,當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鞠洪振先生評介衡水在中國工程橡膠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時,深有感情地說:“衡水工程橡膠發展對帶動全國工程橡膠發展功不可沒。20年前,我們就工程橡膠發展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當時,我就來衡水找了支智斌同志……”。而支智斌此時正胸戴“技術突出貢獻獎”紅花、绶帶,坐在前排領獎席上,接受表彰。

07

2015-03

《中國交通報》對魏存傑訪談錄

圖片名稱

發布時間:

2015-03-07

用真誠打造百年名企——《中國交通報》專訪 董事長魏存傑(2014.8.8)   作為全國創建較早的橡膠企業,衡水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衡橡股份)已經走過了六十年的光輝曆程。六十年來,公司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凝聚着一代代衡橡人的心血和智慧。目前公司擁有6個分子公司,産品包括各種橋梁支座、橋梁伸縮裝置、建築減隔震産品、橡膠止水構件、預應力鋼棒、聲屏障、金屬絲網、防水闆、土工布、橋梁智能檢測設備、自動化

10

2015-08

《平原槍聲》主人公王二虎原型齊存修紀事

圖片名稱

發布時間:

2015-08-10

馬英、王二虎、楊百順……,這些熟悉的名字,再一次讓我們想起發生在我們衡水棗強名聞遐迩的紅色經典小說、前兩年還在翻拍新版電影的《平原槍聲》。而衡水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衡橡股份)的老員工對其中勇猛豪爽、對敵人有刻骨仇恨、在戰鬥中出生入死,然而,卻有幾分魯莽的鐵打硬漢王二虎,更是情有獨鐘。因為他的原型就是該公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輪胎翻修時期的帶頭人齊存修!    反映衡水棗強和冀南人民英勇抗戰的小說《平原槍聲》,自1959年問世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影響了新中國的三代讀者,被列為紅色經典之一。歲月如流,70年前鳴響在冀南平原上的槍聲被定格在小說的字裡行間和影視的烽火硝煙裡,也經常回響在我們衡水,特别是"衡橡人"的耳畔。1971年,《平原槍聲》主人公馬英的原型劉英于春節期間,抽空親自從省會石家莊趕來衡水縣輪胎翻修廠(衡橡股份前身),看望并肩作戰的親密戰友齊存修,并在廠裡小住。老英雄這一住不要緊,竟然還為該廠解決了一大難題:當時正值該廠擴大規模,開發輪胎、再生膠新産品的關鍵時期,老英雄利用老關系,聯系到國家交通部主要領導,給調撥了一台舊火車機車蒸汽鍋爐,一解他們沒有錢、即使有錢也買不到鍋爐的難題!——衡橡廠區火車汽笛天天鳴響的情景,當時是路北區一道别緻的景觀,至今,仍然在許多中老年人耳畔回響。    齊存修(1917~1974),又名齊忠,冀州市魏屯鎮齊官屯村人。1941年參加八路軍,在棗北縣大隊曆任班長、排長,1945年棗北縣大隊和衡水縣大隊、衡水縣敵工站共同編為冀南軍區五分區獨立二團後,任警衛營連長、營參謀長。解放後,曾任衡水縣工交局副局長、工業局副局長、拖拉機站機耕隊長、民政科長,1969年調衡水縣馬車修配社(衡橡股份前身)任革委會主任,1971年調到河沿公社社辦工作,1974年8月病逝。    他随領導的這個公司,是中國工程橡膠發源地,是載入《河北工業地理》的“鼻祖”企業。雖然他在該公司工作時間不長(1969.9~1971.7),但領導了公司發展較為重要的階段,作出了曆史性貢獻。    1969年,衡水縣馬車修配社實行軍事連級建制。10月,剛剛調來的齊存修,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了馬車社擴大生産、建設新廠區的規劃;為開展橡膠制品生産,派人到外地聯系橡膠制品業務,自制700×700平闆硫化機,招進部分合同工,修建新工房。    1970年是衡水縣馬車修配社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雖然還處在文化大革命無窮無盡的動亂之中,這裡的幹部職工卻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廠區建設,擴大生産規模,研發新産品的顯著成績,為以後幾十年的發展開了個好頭。    在廠區建設方面,原先修配社的生産車間很少,隻有臨街的六七間平房和院子中間的兩間機修工房。為擴大生産規模需要,1970年初就開始在廠區後半部修建新工房。到十月份,先後建成了新的煉膠車間工房,輪胎翻修車間工房,橡膠制品車間工房和蒸汽鍋爐房,共約500平方米,年内陸續投入使用。1970年廠區建設的幾個項目把隻有3.6畝面積的廠區小院擠得滿滿當當,每一個項目都是邊建設,邊安裝,當年開工,當年投入生産,保證了擴大生産規模的需要。    在對外橡膠加工方面,1970年在衡水地區農村悄然興起的加工橡膠制品大隊副業方興末艾,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到下半年整個衡水縣“村村有副業隊隊點壓力”。我們馬車修配社做為全縣唯一的縣辦橡膠生産企業,有自己的煉膠生産能力,有自己的生産橡膠制品的配方技術,很快就承擔起了本縣和鄰縣混煉膠(生産橡膠制品的半成品)加工生産任務。    這一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衡水縣輪胎翻修廠(70年馬車修配社更名為輪胎翻修廠)借此形勢,及時調整生産計劃,提出“大幹100天,實現100萬”(100萬元産值)的宏偉目标!當時,僅有小壓力機7台,小汽壓力機4台。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居然真的實現了目标願望。到年底,突破了自己提出的目标,全年創記錄地完成了工業總産值106萬元,實現了利潤30萬元。高興得他們敲鑼打鼓、披紅戴花地向政府和全縣人們隆重報喜(這也是當時的流行方式)!這樣的成績在當時的衡水縣辦企業中是很突出的,在衡水縣縣辦工業中一枝獨秀。    1971年,2月,為發展馬車輪胎和再生膠生産開始籌建新廠。他委派革委會副主任劉保欣主抓新産品開發和新廠籌建工作。經衡水地區革委會生産指揮部批準在鐵路北孫三村和牛家佐地域征地24畝一分四厘,(其中牛家佐大隊1.74畝,孫三村大隊22.4畝分)作為新廠建設用地。當時上級要求全民大搞戰備,要求各企業自己動手燒磚建造防空洞。馬車修配社為建設新廠,以燒戰備磚的名義動員全體職工利用班下時間加班加點燒磚,每個職工每天至少要在班下到十裡以外的何莊村燒磚運磚4個小時,勞動強度之大可想而知。為了建設自己理想的新廠,再苦再累也沒有人口出一句怨言,熱火朝天的燒磚活動一直堅持了三個月以上,一個冬春共燒紅磚20萬塊以上,基本滿足了新廠建設需要。年内新廠建起了輪胎車間,橡膠制品車間,煉膠車間,鍋爐房和十六間辦公室宿舍,全部投入使用。    這就是承載國家火炬計劃企業、中國橡膠制品十強企業、中國馳名商标企業——衡橡股份發展壯大的路北區“老廠”(2013年該公司在路北工業基地征地1010畝,再建了新廠區)。    正是這個公司,作為衡水橡膠,尤其是工程橡膠的先驅,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壯大,促成衡水橡膠産業發展成為了衡水的特色産業,衡水也成為了全國唯一的“中國工程橡膠産業制造基地”,形成為衡水的重點骨幹産業之一。    波濤滾滾唱英雄,商海揚帆繡彩虹,弄潮健兒潮頭立,朵朵浪花都是情。 文/王希來

< 12 > 前往